首页 新闻 图片 视频 报纸 广播 RSS
首页 > 新闻 > 新闻聚焦 > 正文

迎新晚会的幕后

作者:文/高瑞晗 张智林 卢青云 张翠 来源:宣传部 新闻中心 时间:2017-09-28 13:51

“用一场晚会让新生爱上这所学校。”

--迎新晚会总导演秦仕伟

辉宏大气的场面,绚丽的灯光,别出新意的节目以及国际化的演员……

此次迎新晚会的舞台设计可谓别出心裁:三角形的展台和T台,融入了时尚的舞美设计的元素;将一部分观众席设置在舞台中心区内,演员穿梭与观众之间,产生很强的代入感。除此之外,在节目配置方面则更注重节目本身的思想性,每一个节目都有特殊的寓意,晚会贯穿着“文化育人”的主线和意图。“用一场晚会让新生爱上这所学校,今年的晚会在全面升级舞美系统、增强视听效果的同时,更加注重节目的艺术性和思想性的结合,‘让好看的节目有意义’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秦仕伟老师如是说。本次晚会还特地融入了一些新的元素,留学生主持人、留学生歌手以及留学生学生代表等等,旨在展现我校国际化的进程。

当然,支撑这一切的便是作为每一位导演、策划和演职人员的良苦用心。从年初便开始了策划,八月份开始正式的排练与准备,每一个细节都是精心策划的结果。然而,众人心中一百分的晚会,老师却谦逊的给晚会打了八十分,“其实还有很多地方有提升的空间”,力臻完美的老师只是希望把最好的大工展现在全校师生尤其是新生的眼前。相信,在这所最文艺的理工科院校里,我们还会欣赏到更多精彩的演出和晚会。

“学长你也在看晚会吗?”“我就在你身后。”

--迎新晚会的眼睛大连理工大学电视台台长张宏瑞

迎新晚会会共171772人观看,大工电视台便是这十七万人的眼睛。来自建设工程学部的电视台台长张宏瑞便是核心了。

“现场的转播全由电视台的学生亲完成”,张宏瑞表示。电视台的学生们为了此晚会的顺利直播,暑假时期,一个个小环节的准备便开始了:准备隔离带、设备维护……到迎新晚会前夕,便已忙的不可开交:线材、人员安排、设备测试、整体流程……为保证直播过程的流畅,电视台学生多次测试,克服信号中断的困难。

为还原晚会真实效果,此次直播将中景、主机两个机位分开,在收入整个舞台的同时拍出特写;加入了移动的机位,使舞台多了延伸的感觉;航拍更为整个直播增色添彩,视角更加直观。四位一体,使移动设备前的你也能有亲临现场的感觉。

迎新晚会的眼睛,是大连理工大学电视台。作为电视台台长的张宏瑞,和电视台的其他成员,为保障晚会的最佳直播效果一直在努力着。

“为了晚会的成功举办,再苦再累我们都值得。”

--迎新晚会场务音控总负责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部学生会主席孙卓析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部学部作为迎新晚会的承办学部,主要负责场务道具和音控部分,可以说是晚会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之一。电信学生会主席孙卓析已经具有多次参与承办晚会的经验了,舞团专场、榜样大工、校迎新晚会、校诗朗赛,可以说大部分的校级活动活动都参与承办过。“是学长学姐引导我带领我,我才能在这样的大型晚会中有所经验。但校迎新晚会可以说是我所参与举办的最大的一个活动了”。

晚会的道具量很大,所以对场务的要求也很高。晚会过程中场务道具没有失误,上场撤场速度极快完美衔接。提到这一点,孙卓析高兴的说:“最棒的还是话剧团的节目。他们有特别多的道具,之前一直担心时间不够,但是效果特别好。预期两分钟的道具上场时间最后一分钟左右就成功布置上了”。

回忆晚会准备的过程,他觉得最该感谢和鼓励的是所有与他一起付出努力的同学。克服了各种困难,保证任务圆满成功的完成,这种坚韧的精神和责任感,是一种情怀的体现。“只要能让新生们看到完美的晚会,感受到大工对他们的热情和期盼,这就是我们最大的欣慰。”

“这应当是一场体现我们学校能力与实力的晚会,一场让所有新生为大工自豪的晚会。”

--大学生艺术团团长刘俞伯

大学生艺术团是我校文艺工作者的聚集地,这场盛大的晚会自然也少不了他们的参与。观众们看到的、没看到的,刘俞伯都放在心里。作为艺术团团长,刘俞伯协助两位负责老师从晚会七月份的策划开始一步步走到9月12日的完美收官,“很辛苦,但也值得”。

“要感谢的人实在太多”—光in凌晨影像工作室大大小小一共制作了20个视频,没有任何的敷衍,每一帧都透出他们认真的态度,工作量也可想而知;全体演职人员在潮湿寒冷的夜晚体育场排练到十一二点,“没有听过他们的任何一句怨言”,只有台上认真的表演,台下细致的琢磨改善;“参与策划、场务的工作人员都很给力,每一次分配任务,都无怨无悔、保质保量甚至超水平完成”;“凌分贝音乐工作室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支持”;艺术团忙前忙后的两个中心主任和四个部长……“感谢所有人的支持与配合”,这场晚会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夜晚熬夜包宿、白天正常学习和工作成为了参与组织这场晚会所有幕后工作者的真实写照。对于刘俞伯个人而言,这场晚会是一次团体合作的锻炼与提升;对于万余名新生而言,这是大爱学校的起点;对于学校而言,这是向所有人展示大工实力与能力的晚会。

“沙画具有转瞬即逝的瞬间美。”

--沙画才女建筑与艺术学院17级新生李鑫

沙画,是一门独特的传统艺术,普普通通的沙子,在大师手里,就会变成不一样的存在。今年的迎新晚会上,来自建筑与艺术学院的新生李鑫同学向全校师生展示了一场沙画盛宴,用手中的沙子书写了不一样的大工情怀。

我们在如花的季节里相聚,听欢歌笑语,华彩乐章。我们在如歌的岁月里相约,看霓虹闪烁,华灯初上。此次沙画的主题是大工礼赞,通过奔向海洋的江水、蓬勃的山林等展示对大工的第一印象。

被问到沙画对于她的独特意义,李鑫同学说:"沙画具有转瞬即逝的瞬间美,他的成型速度极快,画面与画面之间巧妙的转场往往会带给人惊喜。它也是随性的,即使是手一拍一打都可能带来很美妙的肌理效果。"最后的一张图,画面上小男孩和小女孩手牵手走向远方,寓意着“连理”。从西山到北山,从情人路到图书馆,在大工相遇,在大工连理。

“感觉特别幸运。”

--阳光男孩17级新生主持人陈思安

迎新晚会由管理与经济学部的研一新生机械的17级辅导员刘嘉欣、数学科学学院的于元齐、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的王楠、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的17级新生陈思安、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的宋辽和国际教育学院的罗正阳一起主持。

此次主持一共仅排练了两天,强度极大,每天晚上从八点排练到十二点甚至一点。由于白天还要军训,大一新生陈思安只能利用军训的空闲时间以及晚上反复练习。

“其实还是有一点紧张的,但更多的感觉是幸运”。迎新晚会结束后,被问到此次活动体会最多的是什么,陈思安说:“体会到最多的是团结,学长学姐都很棒,在大工就很幸福。”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感,是这个阳光男孩带给我们最深的印象。

在生活中的陈思安是一个学习很努力的阳光男孩,每天都坚持背单词打卡,也享受在球场上挥汗如雨的时光;喜欢听音乐,也会在空闲的时候玩一会儿游戏。这个刚刚踏入大工校园的男孩表示已经很快的融入了大学生活,同时对未来的生活有很多美好的憧憬,“希望可以好好学习,加入有趣的社团,收获难忘的美好经历”。

“要向全体新生展现大工国防生的风采。”

--国防风采 15级国防生马竞翼

“这是我来到大学后,第一次参加迎新晚会的表演,第一次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第一次面对万余名师生表演。”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部的国防生马竞翼同学提起这次难忘的经历,觉得十分荣幸。《当那一天来临》这首歌曲,他们曾在央视一号演播厅对着全国的电视观众唱响过,这次100名大工国防生,站上了迎新晚会的舞台,向全体新生展现国防生的风采。排练是艰苦的,全体参演人员克服了体能训练与学业的压力,克服了肢体动作学习的困难。他们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相同的动作,目的就是把100个人的动作,做出一个人的效果,做出一万个人的气势。

踏上舞台的那一刻,每个人精神饱满,斗志昂扬,顺利完成了演出任务,向全体新生展现了大工国防生的风采。“这次活动,让每个人都意识到了团队与集体的力量,也懂得了为集体付出,为集体奉献。希望我们可以在今后的生活中,始终秉承这样的精神,为学校争光添彩。”有这样威武强大的一支队伍,才能做到真正让祖国让人民放心!

“新学期,新学校,新起点,新阶段。新生代表,真的很荣幸。”

--新生代表管理与经济学部田涵之

田涵之是17级新生中最普通的一员,却与大工有着不一般的缘分。她的爸爸、妈妈、舅舅都是大工的毕业生,而她也从幼儿园开始与大工携手同行,至今已经十五年了。这片校园承载着她童年、少年的珍贵记忆,将陪伴她度过最美好的青春年华。

为了能更好的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她和老师、班导生、同学字字斟酌、大家辛苦努力,反复修改演讲稿。“写了这篇稿子,我就在想,或许让我成为那个幸运儿的就是我与大工这奇妙的缘分”。

田涵之与大工有很多的故事,她很幸运可以在大工校园中成长,与大工相伴的日子是幸福而甜蜜的。她见证了大工的变化,而今终于梦想成真,真正成为一名大工学子。“15年前的大工还没有西部校区、盘锦校区,很多现在的教学楼当时还只是一片荒地;而今天我们有了令希图书馆、多个国家级实验室、多项令世人瞩目的科研成果;期待着15年后更优秀而美好的大工,也希望能继续陪伴大工一个又一个15年”。

这是一个为了梦想不断拼搏的女孩,更是一个懂得感恩的女孩。“我只是为了感谢那些爱我的、相信我的、支持我的人们谢谢你们的陪伴、支持与信任,我不会辜负你们的期待,我会做的越来越好。只希望未来的自己可以感谢现在拼命努力奋斗的我!”

责任编辑:姚璐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